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份。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走廊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校园文化的功能:
1、提升素质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2、塑造情操,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3、营造氛围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服务内容:
(一)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建筑物标语;
(二)校训;
(三)校徽;
(四)校歌;
(五)校旗;
(六)学校宣传栏;
(七)风雨走廊学生宣传栏;
(八)科学长廊;
(九)室内字画装饰;
(十)校园提示牌;
(十一)校园示意图;
(十二)建校志;
(十三)校园内建筑命名;
(十四)校内景观、雕塑;
(十五)校园灯光;
(十六)校园网络文化;
(十七)校史陈列室;
(十八)学校宣传片;
(十九)办公识别系统;
(二十)师生校服;
(二十一)组建教师合唱团;
(二十二)校刊、校报、学生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