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综艺大陆2018

主演:钟文斌,胡艺潇,母焌成,杨澍

导演:徐晋非

 剧照

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2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3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4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5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6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3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4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5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6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7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8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19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08:46

详细剧情

  6月17日,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由bilibili(以下简称B站)承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分论坛上,来自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真知灼见。当天,B站还为到场者准备了一个“惊喜”——B站出品的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正式发布。  这部集严谨纪录与脑洞大开为一体的纪录片将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讲述正史记录的那些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历史,计划于8月在B站正式上线。  在新环境下,如何让纪录片这一严肃的媒体形式触及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历史那些事》总监制金铁木表示:“重要的是选题,选题是基础。”  回顾20多年的创作道路,金铁木用《复活的军团》、《玄奘之路》、《圆明园》等纪录片作品,影响了几代人。面对拥有文化自信的Z世代年轻人,金铁木表示:“谁都年轻过,但是每一代年轻人有他们自己成长的土壤,要了解他们的土壤,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像标本一样去解剖他们,解剖他们的精神世界,要非常平等的了解他们。”  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是非常开放的,他们的知识储备,他们的眼光,他们对新的事物,对艺术创新接受的程度,很有可能远超想象。所以,很多外在形式并不能解决最关键的问题。“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讲故事”是主创人员创作时的最大共识。

 长篇影评

 1 ) 拍摄手法让我想起了《武林外传》

我觉得这个拍摄想法有点像以前《武林外传》的感觉,那时候《武林外传》的导演也是很多片段很多节点采用了跨越时代的拍摄方式,获得了万千好评啊哈哈哈。我看过的大多数记录片都是枯燥的,要不是里面的知识内容方面吸引我,我是不愿意看的,情绪起伏不大的旁白,缓慢切换的镜头。。。。这部纪录片既摆脱了电视剧的历史故事的不严谨性,也给记录片带来了青年活力,我好喜欢看!也可以给初高中生安利了~ 不过确实有很多毫无意义的镜头。。。。不知道为什么要加进去,千万不要为了拗梗而拗梗。

 2 ) 献给杨广(第3集,请回答,604)

1

导演真是太任性了,在其中肆意的播了一段翻版的王家卫,从文案到镜头甚至打光,几乎撷取了王家卫大多数电影的精华,呵~

片尾也竟用了一首科恩的歌,可说是有些丧心病狂的浪漫了。

“一切过往,皆有序章”,不过是杨勇挖了弟弟杨广的坟,却演绎的甚是文艺性感,以及有些许的幽怨。毕竟杨广做了那么多旷古大事,修大运河造福后世,兴科举始破门阀,三征高句丽,及西北巡察的首位皇帝,为唐朝盛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却被自唐的史书以“暴君”二字掩盖……,当然其劳民伤败之过也是难谢其咎。

他只是太心急了,一心想着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伟帝,把巨大的工程都集中的那短暂的年月里速成,必然伤民,亦伤国。就像短片中杨勇所说,“做工程是要讲究进度的,进度跟不上,资金链也会接不上,做人也是一样。”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换)雷塘数亩田”,时间(正史)将会渐渐给其一个公正的评价吧(央视已经公允的评价他了)。

他与哥哥太子杨勇之间的争权之事,也不过是每一个上位君王的那些乏善可陈的事。导演也让他们在一个穿越的小故事中扯平了。

一千多年后,一个同样叫杨勇的人挖到了杨广的坟。

“历史的那些事”,字幕把“些”字,拆成了“此”字和“二”字,历史的莫名其妙也大约就是如此吧。

请回答,604.

短片以小剧场的方式给予了杨勇安慰,一种被遗忘或委屈的安慰。但私以为导演也是为杨广说话的,一切不言而喻尽在那几乎占尽全集的向王家卫致敬的小电影中了。极致,而澎湃逼格。

最后那首科恩的《here it is》,也可说是一种恰当的抒情吧。

《here it is》

你的皇冠于此,

你的封印和指环

你的车驾于此,

还有车上的纸板和污秽

你的烈酒于此

你醉酒而卧

你的恶疾于此,

还有你的床榻和痛楚

暗夜于此,

夜幕已至

黎明于此

在此你行色匆匆

现在你早已离去

这里有你的十字架

你的受刑钉和苦行山

你的爱于此

它生长于所愿存在之处

任众人生

任众人死

---献给杨广的歌

2

历史的那些事。

历史是由许多的叉路口构成的,充满了偶然性。当历史把一方推到亮处的同时,更多的是灯下的晦暗。但使其晦暗的是他们彼时的立场,并不代表其本身就是晦暗的,历史的光总是打在胜利者的身上。

这个系列的小历史纪录片,大约就是想说那些历史隐没的角落吧。或者是历史“面子”之后的“里子”,于是,苏东坡主要是个吃货,他的流浪之程就是他的一生。而末代皇帝其实是个中华文明的贼。毫不yindang的赢荡其实原本可以更早的统一六国的。而被后世知识分子仰慕的魏晋名士,其实是一群病态的奇葩……

18年的小纪录片,似乎可以出挑的,越来越是那些方案写的好的,《人生一串》,《如果国宝会说话》,甚至《风味人间》(但风味人间的文案在逻辑上似乎觉得那里不对劲,或许是主题太突出细节有点牵强吧)。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有细节,有情感,有文化,简洁而凝炼,亲民而又有思想。

历史的那些事,这一系列,看似简单有趣,其实也是有认真的观点和态度的。

只是,似乎有点低幼。如果娱乐点再减一分,认真再多一点,或许就更好了。

不过,片头也说了,这是一种“实验纪录片”。实验嘛,自是为了追求一种新奇的成功的。如果不成功,自然也就不再实验了嘛。

一个可爱的剧组吧,全组皆是演员。演的也不错,可自称“我就是演员”了。

3

历史不是虚无主义。

历史是个能量库,当人类遭遇困难之时,就会本能的回望历史。它的能量不仅在那些历史经验之中,更在当下的人看历史的态度和情感之中。

历史是开放的,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能在相同的历史材料之中找到不同的见解和情感。或许这个小历史纪录片便是这样的一种表达吧。

或许历史有时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于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难道片中的杨勇总是做着同一个梦了,哈……

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作家们也说,历史只是颗挂小说的钉子。可我觉得,历史是个高深莫测的大师。它不是个任人操控没有主见的小女孩,相反,它是个表面随和,海纳百川的老人。当人们以为已经三下五除二的清理掉时,其实或许只是断章取义,盲人摸象,而此时历史抬脚向前走去,身后传来“道可道,非常道”的声音,人们只是看着他扬起的袍角如沐林风,莫名其妙。

在历史深处,光明与黑暗,是两股永恒交错的力量。因果由人,又不全由人。这大约不是一句“历史虚无主义”可以概括的。

4

“历史的重要性”

前几天,在台湾的金马奖上,因有人公然在台上讲台du的话,着实引发了国内一阵不小的骚乱。而在此事的几天后,便是台湾的公投选举。

彼时自己曾说,为什么他们那么想独立啊。独立了他们的历史怎么办法啊,要自断几千年的源头,还是从此向中国上交历史的版权费啊(如果中国愿意)。

但事实上,无论是曾经的港du,还是台du分子,有一些是二代移民,即越南,马来之类的移民,他们并不关心这样的历史。再是,想拥有政权的人,为了政权,他们什么也可以放弃,因为他们的一生是短暂的几十年,只要拥有这一段时间的权力,可以不必考虑国家的历史。

但,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不同于世界任何国家的历史。

在别的国家,历史是比较低的学问,最高的学问可能会是,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他们的权力的合法性也不用历史学来解释,而是哲学或宗教。

但中国的历史里,包含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学问,政权的合法性,也来自历史,为此,每一个新的朝代都花上十多年的时间来精心的为上一朝代修史,在修史中延续并理顺自己的政权的合法性,以此来说明,他们是承继了上一个朝代的政权。

有人说,中国人是最爱记录历史的国家,连帝王的起居都记录的一丝不苟。但也正因此,中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长久的,最完整的历史。这些历史构成了中华文明的血肉躯体,所以,文明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

5

基于对历史的理解和表达,我也任性的把这一集“请回答,604”,和其中的《here it is 》理解成了是献给杨广的歌。

 3 ) 爱讲段子的历史

暑假期间,我看完了第一季《历史那些事》,这部纪录片以一种幽默的语言把有点枯燥的历史讲述得很精彩。并且每集都有几个历史小剧场,在这个剧场里,历史人物都活了。而且每个小剧场都有一个“故事线”,就像看电视剧一样,让你意犹未尽。我最喜欢看第一集,让我知道了苏东坡不为人知的一面—大吃货。把苏东坡吃货形象塑造得满满当当的,也把他发明的许多菜品介绍了个遍。这一集我也知道了东坡肉的由来。历史小剧场很精彩,苏东坡居然穿越到现代,去了家苏东坡饭馆,点了东坡肉。结果苏东坡说这里的东坡肉不正宗,还告诉老板其实就是清水煮肉。我们小学生看这个纪录片,会让我们知道历史并不枯燥无味,让我们会记住历史。

 4 ) 《历史那些事》第一季

通过这个纪录片了解了以下内容: ①东坡肉的真相、“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宋不杀士大夫的魄力 ②溥仪处境的艰难以及内心对于自由和留学生活的渴望 ③杨坚的妻管严、杨勇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④膑是膝盖 ⑤何宴特殊的爱好:清谈、女装、五石散(类似于毒品) ⑥嵇康和钟会的故事,钟会从仰慕嵇康到陷害嵇康 ⑦乾隆在名品上题字题诗的爱好、骨董&古玩&文物、和珅精通多国语言 ⑧弓与弩、剑与刀 超喜欢第一季的第一集!“在下东坡,一个吃货”好洗脑啊😝

历史的小细节本身就是有趣的,不用“历史小剧场”表现也可以。看介绍上说,这部分或是整个纪录片的初衷是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展现历史,作为年轻人的我却不太接受,那可能是我太正经了吧😂 虽然我觉得“历史小剧场”部分没太有必要,给出的评分也不高,但我还是会看第二季。因为这个纪录片的选题很不错,挖掘了一些有趣的细节。

 5 ) 记录一下里面的史实

今天看了一个很有趣的纪录片,叫《历史那些事》。记录一下里面的历史故事。 EP01苏东坡——孤独的美食家:因朝廷政党之争,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他在那里经受了穷、苦、闷,美食是他唯一的消遣,先后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豆腐、羊蝎子、生蚝等美食。在到儋州时,发掘了生蚝此等人间美味,还写信给儿子说,此等美味,不可告诉其他人,免得和他争抢。荔枝也是他的钟爱之一,在去到儋州之后,还心心念念惠州的荔枝,并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名句。另外,《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在他被贬岭南时候所写,在这种境遇下,还能写出这种怀古之诗,可见苏轼心胸之豁达。 EP02溥仪——我在故宫偷文物:溥仪受到英国帝师庄士敦的熏陶,燃起了去英国留学的梦想。但当时清廷已经衰微,没有什么多余的钱财支撑他去留学,并且大清皇宗认为大清帝国皇族血脉去区区岛国留学,成何体统…溥仪就只好偷偷变卖当时故宫里的藏宝阁——建福宫里的文物,为他的梦想筹钱。之后庄士敦调查文物失窃一事,溥仪就为了隐瞒火烧建福宫,导致大量珍宝毁于一旦。后面溥仪被赶出宫,逃去日本,之后回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庄士敦因此对溥仪十分失望,没再踏入紫禁城一步。 EP03隋炀帝——请回答604:隋文帝杨坚与妻子独孤皇后,在周隋交替之际,独孤皇后一个“骑虎难下”,坚定了杨坚称帝的决心,最终成立了“中华第二帝国”——隋朝。之后,隋文帝发下重誓:要与发妻永矢相爱,誓无异生之子。二人一生只育二子,太子杨勇和次子杨广。杨勇生活放荡淫逸,杨广抓住哥哥这点,假装与妻子萧皇后恩恩爱爱,勤俭节约,不好享乐,造成了父母对杨勇的失望而废太子。待杨广登基之后,心狠手辣的杨广便赐死了哥哥杨勇连同他的十个儿子。之后杨广便无拘无束,开始放荡的私生活。隋炀帝在位期间做了三件事:修建大运河,巡游江都,三征高句丽。最终因劳民伤财,农民起义爆发,被宇文化及兵变缢死在江都行宫。而戏剧性的是,在现代,发掘出隋炀帝坟墓的房地产开发商负责人,名字也叫杨勇,与隋炀帝的哥哥重名。印证了莎士比亚那句“一切过往,皆是序章。”但隋炀帝在位时,有荒唐也有功绩,大运河“弊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我们辩证去看待。 EP04问鼎中原——周天子与楚庄王。 鼎:大禹治水时曾走遍天下,接受禅让之后,便铸造了九鼎,象征九州,一鼎象征一州。 一鸣惊人:楚庄王沉迷享乐不理朝政,右司马伍举便在上朝时问楚庄王,南方时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不叫,请问是什么鸟?楚庄王回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秦时期,青铜的主要用途,一是铸造礼器,二是铸造兵器。 九鼎八簋(gui):周天子拥有最多的兵器礼器,有九鼎八簋,自此形成礼乐制。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扛鼎而亡:秦武王好与力士比力气,在问鼎周天子时,想举鼎挑衅,不料举起时膝盖破裂,暴毙于此。 力能扛鼎说的是项羽。 EP05魏晋奇葩,傅粉何郎——何晏。何晏身兼曹操的养子,继子及女婿三重身份。其母丧夫之后,改嫁“好人妻”的曹操,而后又和曹操的女儿金平公主结为夫妇。何晏肤白貌美,爱好才艺,是当时的著名美男子。 何晏有几大爱好:穿女装、敷粉、磕药(五石散)、清谈。 何晏极其爱磕五石散。服用五石散之后,面色红润,皮肤变嫩,更能达到精神上的空灵境界,但五石散是一种毒物,由硫磺、石英、白矾等组成。何晏带动了服用五石散的风气。 他本人爱好读《庄子》《老子》,还发明了“清谈”,是一种文人才子之间的才学交流,在清谈之时服用五石散,能够与人交流切磋长达九个时辰。 有人认为,正是魏晋时期那混乱的年代,才促成了服用五石散的风气,也进一步带动了史上第一次户外运动风潮,并在无意间促成了魏晋风骨的形成。 EP06魏晋奇葩,爱豆嵇康:嵇康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首,容貌惊人,不喜描绘人物容貌的《晋书》中对潘安的描述只有三个字“美姿仪”,却对嵇康用了三十个字“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可见嵇康的仪表堂堂,容貌出众。有农夫上山砍柴,碰见采药的嵇康,竟将他当成神仙下凡。而嵇康之所以成为晋代名士,不止于容貌,更是因为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收获了大批迷弟。 嵇康厌恶官场,有友人写信推荐他去做官,他却回以一纸绝交书。晋代名士钟会年少时是他的迷弟,后来做官拜访嵇康,嵇康却冷淡无视,后钟会“因爱生恨”,在司马懿面前诽谤嵇康。导致本就对嵇康不爽的司马懿,将他判了死刑。三千文人为他求情,惊动司马懿,更让司马懿毫不犹豫地处死嵇康。 EP07爱发弹幕的乾隆:乾隆爱好收藏名画书法,还极其喜欢在名作上面题字盖章,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富春山居图》上面都密密麻麻布满了乾隆的字和印章。庆幸的是,后来证实了那幅《富春山居图》为仿品《子明卷》,真品应是烧成两截的《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元末清初收藏家吴洪裕死前决定将此画烧毁殉葬,后经其侄抢救,但还是被烧成了两部分)。除此之外,乾隆还爱在玉器上面刻下自己的诗。据悉乾隆有印章1800方,常用就有500方。乾隆一生写诗43000多首(《全唐诗》也就48000首),画了1400幅画,但无一出名。原民间将古文物称为“骨董”,乾隆将之改名为“古玩”,流露出一股无法名状的不羁与傲慢。 EP08古战场二三事——兵器:弓与弩、剑与刀。自古书中对于神箭手有着栩栩如生的描绘:对于春秋楚国的养由基有“百步穿杨”这一说法;而唐代卢纶的《塞下曲》这样形容李广将军的神箭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弓更考验了射手体力和天赋,而弩更易于操作,便于普通士兵操练,因此在战场上,弩更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如果说弩打破了弓的强势地位,与之平分战场,那么刀则完完全全淘汰了上古神兵——剑。”

 6 ) “实验型”历史纪录片

趁着五一假期,看了这部之前不知在哪儿被种草的纪录片。

看了才知道,原来从2018年开始起,就开始做这种“实验型”历史纪录片了。

*采用的是常规叙述和历史小剧场穿插的形式进行编排,其中“历史小剧场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非虚构”,“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包括了《老娘舅》等娱乐节目类型、王家卫式拍摄风格、rap演绎形式等等。

*不仅仅是历史小剧场,正片部分的叙述,也挺“玩梗”的,融入了很多时下流行的说法、比照,来解释历史上的事件。历史小剧场以名著的一句话收尾,意思贴切,既有分隔的作用,又有种升华的感觉。

*把历史文献引用的标注在纪录片里

*还可以穿插《易水寒》的广告植入

*纪录片有主题曲

*这一季讲了①苏轼被贬研发美食(古今穿越寻找东坡肉,古今东坡肉做法的区别),②末代皇帝溥仪偷故宫文物(用庄士敦的视角,像福尔摩斯一样探案),③隋唐朝代变更(杨广考古),④讲的主要是鼎(一口锅的逆袭),⑤魏晋奇葩·傅粉何郎(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五石散),⑥魏晋奇葩·爱豆嵇康(粉丝脱粉回踩),⑦讲乾隆喜欢收藏古画并盖章(《富春山居图》的真假,以及在瓷器上刻写御题)⑧古战场兵器的演变(刀、剑、弓,用了模拟擂台赛的形式)。

*我个人一直觉得纪录片之所以称之为系列,是因为形散而神不散,但这个片子并没有贯穿的主线,这是不是也是“实验”的含义?

 短评

年轻真好,我是说这部纪录片的主创人员,从创意到文案到表达意图,以流行活泛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年轻人拍给年轻人的纪录片。不过因为取点以猎奇为主,不免也有碎片化的特质,也算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虽然大多时候浮于表面,但能让人有一丝丝的收获和思考,已经不容易了。

8分钟前
  • 粽人府
  • 推荐

这种形式呢,喜欢那就是真喜欢。不喜欢那就很多毛病了。

9分钟前
  • 丑嘴唇
  • 还行

实在感慨,连纪录片都有了“实验性”。这本就是年轻人的创新,也是给他们看的。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正经纪录片有很多年轻人看,他们对新式的也包容得很。网络梗的融入是当下的记录,又和历史交织在一起,今后一定可以当作这个时代的文化风格代表。真的不用太苛刻。而且监制竟然还是代表传统的金铁木,佩服佩服。

11分钟前
  • 素问咩
  • 推荐

我觉得很好,真正喜欢历史的人不会只看这个,说糟蹋历史人物也是过分。苏轼是在信件中会写呵呵的人,难道历史人物就应该是语文书里苦闷的形象吗?我相信苏轼本人也会乐呵呵的。国内能让人笑得开心的节目并不多,当有人打破僵局时,我们不应当一味驳斥

15分钟前
  • Ayo_whale
  • 力荐

糟蹋历史,low而且无聊

17分钟前
  • 卷心菜王
  • 较差

3.5。端正的纪录片拍得太多,这种形式上的创新很值得鼓励,破次元壁、真人或动画演绎、化用流行梗、融合当下媒介,都让知识传递的过程变得有趣了。

22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形式大于内容,并且是为了迎合观众而创造的形式,科普性还是不错的。

26分钟前
  • hela
  • 还行

bilibili的尝试,作为给入门的人看,不错

31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还行

历史纪录片和网络流行语相结合很有新意,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3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作为正经学习历史的材料固然不合适,但如果在已经了解史实和传主很多周边情报之后当作补充素材来看,特别是配上弹幕,真的是爆笑。小剧场有的可爱有的特别尬,几个演员都演得好好啊。东坡你值得一首rap(

38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与其说纪录片,不如当个历史综艺看吧

43分钟前
  • 暖晴
  • 还行

看了豆瓣的一些评论,只能用“迂腐”二字评价,这种实验式的纪录片,除了有点恶搞外,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严谨是不足,你们那么喜欢看严肃历史为什么不去读论文?看着众多固步自封的批判,真是为这些人可悲,拥有年轻人的支持才是拥有未来

48分钟前
  • 虾呵呵
  • 力荐

有点魔性 这也算一种以丑为美的形式吗?不过也是走心了~为了让更多人走近历史 费脑筋了

52分钟前
  • 懒得懒了
  • 还行

即使是不愿从日不落帝国旧梦中醒来的英国都出了扯蛋英国史,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样耍耍小聪明的节目?扎根新时代守望旧文化的骚气节目组,认真花心思研究历史,更足够有胸怀演绎它。我们的历史没那么肃穆光鲜自然也没那么禁不起调笑。阳光正好,希望某些说糟蹋历史的好好学习六学去吧。

56分钟前
  • 力荐

严肃的人搞笑起来是最骚的~有人认为这部太恶搞不严肃,纪录片就该有纪录片的严肃,历史就要厚重。这是一部实验性的纪录片,其实谁规定过纪录片就是那样?这个团队拍过《圆明园》《复活的军团》都是又优质又正派又大气又严肃的,不是不会拍好东西的人,我每期都看了,虽然干货比那类型的较少,但是确实很有趣很下饭,吸引年轻人和孩子喜欢历史,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片,值得鼓励。

59分钟前
  • 雪中来客
  • 推荐

最喜欢东坡和嵇康的两集,太可爱惹~~总体很不错啦,一是消遣,二是消遣之余让人知道点儿历史趣闻,甚至兴头起来了自己去上网查资料,这不都很好吗,应该值得鼓励啊

1小时前
  • RainbowCannon
  • 推荐

第一集笑尿,后面就……麻麻,两集弃

1小时前
  • 老阿飞—故园
  • 还行

缺少主题和干货,主要还是玩梗比较有意思而已。

1小时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尽管形式上借鉴了《糟糕历史》,制作也比较粗糙,但至少做到了内容有趣。这是一部必须一在B站配合弹幕观看的历史纪录片。

1小时前
  • 搬砖侠
  • 推荐

非常棒的小成本纪录片有趣

1小时前
  • 猫儿腻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